新闻 | 第六届“感动工大”人物评选校友候选人事迹展示
发布人:范晓芸  发布时间:2020-05-27   浏览次数:14094

不断钻研  开拓进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5届校友嵇境䶮事迹材料

 

嵇境䶮,男,中共党员,1981年出生,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及香港桑麻奖学金三等奖。

 

毕业后,嵇境䶮在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实验室工作了2年,主要从事纺织教学实验设备的研究与发展工作。纺织机械是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更是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其中,智能化小型纺织机械占据着重要位置。2007年,为适应纺织院校和科研院所教学科研及新产品开发需求,嵇境䶮开始致力于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的研发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他陆续研制出数字化小样开松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并捻联合机等设备,并使之串联成一整套数字化小样棉纺纺纱系统,且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手段,简化了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功能全面,10克以上纤维即可快速成纱!

2011年,嵇境䶮担任天津市嘉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同年底出任总经理一职。2013年,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市嘉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完成了“数字化小样纺织快速反应系统的开发与推广”项目,并于同年获得“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等奖。多年来,在他身上始终激扬着一股永不停歇、不断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研制出的纺纱系统陆续应用于国内各大纺织高校及知名纺织企业,助力学校为纺织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纺织行业教学科研及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得到行业认可!

他审时度势、创新思路,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底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首次走出国门,获得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高度认可。短短四年时间,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陆续走进马来西亚、孟加拉国、中国香港、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外多家机构所熟知,并获得良好口碑。

不断钻研,开拓创新。他为公司的发展始终坚守自我,不忘初心。2017年,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天津华凯嘉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工业大学精武产业技术研究院注册成立,嵇境䶮担任总经理,带领团队进行纺织行业教学科研仪器的开发工作。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已涵盖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织造系统、非织造系统及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系统等4大产品系列共30余种机型!2019年天津华凯嘉诚科技有限公司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心系母校,向机械工程学院每位老师捐赠10只口罩,总计1200只。

 


扛起民族企业品牌大旗  做卫生用品的纯爷们

——机械专业1991届校友刘崇九事迹材料

 

刘崇九,北京倍舒特企业创始人之一,北京知行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之一,长江商学院EMBA,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现任北京倍舒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江公益项目提名奖。1994年创业至今,专注生活用纸行业,致力于为女性创造舒适健康的卫护体验。

 

25年来,倍舒特公司旗下有倍舒特、慕风、妙果、Modal四大品牌。公司研发团队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CNAS实验室认定。销售范围遍及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2019年公司参与医护级标准起草,并依据此标准,推出超吸收医护级系列产品。

倍舒特创建之初,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位博士开发中国第一条护翼卫生巾生产线,使中国卫生巾行业有了一次质的飞跃,打破了外资公司垄断暴利的局面,使中国女性普遍使用上质优价廉的护翼卫生巾的时间提前了好几年。

公司度过生存期后,凝聚起全新的企业使命:为员工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为消费者创造舒适生活、为社会弘扬民族品牌,扛起了振兴民族品牌的大旗。经过十余年来的努力,员工从创业初期的百人增加至如今的千人,市场竞争可以和外资品牌平起平坐,2017年AC尼尔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倍舒特成为全国排名前十的品牌。

2006年,刘崇九联合六个好友,自筹资金创立明天教育公益基金的私营组织,专注于帮助勤奋上进但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创造之初联系的第一所学校选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资助该校20名贫困学生从高一至大学的费用。14年来,一直坚持帮助有志向的贫困生摆脱困境,吸引了近百位企业同仁参与此项目。资助总金额从一年几万元,发展至近两百万元,资助的学校从一所增加至七所。2016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基金会并命名为:北京知行公益基金会。2019年,北京知行公益基金会获得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A级评估成果。

 


中国服装界的傲人骄子

——纺织机械专业1984届校友陆小枚事迹材料

 

陆小枚,纺织机械系1984届校友,现任长春市西装有限公司和长春圣威雅特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陆小枚曾荣获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全国职工满意领导干部、全国纺织园区突出贡献个人、2017年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2017年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优秀企业家、长春市永久慈善市民等称号,担任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吉林省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长春市工商联副主席、长春市经济开区工商联副主席,曾多次当选长春市朝阳区人大代表。

 

陆小枚1997年来到长春市西装厂时,这个1956年建立的公司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工人工资长期拖欠。他率领全厂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广交会、外贸公司等渠道打开了国际市场,订单纷涌而来;主攻国内职业装市场后,公司相继成为公检法、税务、工商、铁路、邮政等单位的服装供应商,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这些开拓性的举措让公司从此有了主营业务方向,稳定了市场,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之后,他又瞄准了中高端服装定制市场,先后与仕奇集团、红领集团强强联手,合作合资中高端服装定制,以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受到客户的欢迎。公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职业装50强、中国职业装10强最受欢迎品牌、中国职业装最具竞争力品牌、吉林省名牌、吉林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陆小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无偿地接管了负债累累的长春市服装八厂和运转欠佳的长春市纺织技术研究所,为企业和政府解决了大问题,受到长春市政府的通报表扬。为了盘活这两个单位,他绞尽脑汁,把服装八厂的支公司融入到车间班组,以老带新,边学边培训,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他们都已经成为车间里的熟练工人,一起为公司的成长贡献力量。他把长春市纺织技术研究所的员工和公司技术部的技术人员整合到一个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3年非典期间,陆小枚亲赴一线,率领公司全体职工,夜以继日地工作,赶制出纳米防护用品,为抗击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司获得了时任吉林省长洪虎同志代表省政府颁发的奖励。同时,陆小枚受到了时任抗击非典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吴怡的表扬。

陆小枚一直全力投入社会捐助,公司每年都向敬老院捐赠衣被、向学校捐赠校服,2007年公司赞助了在长春举办的第六届亚冬会礼仪西服,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时,都捐出了数量不等的衣被等日常用品。2015年7月25日,公司向西藏定结县中学捐赠了1200套校服。

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陆小枚率领全厂职工提前复工,满负荷生产防护服,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捐赠防护服上万套,价值百余万元,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保障。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疫情期间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母校培养了陆小枚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管理作风,今后他将继续强化与学校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落地,为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提供实习就业等平台。

 


秉承天工精神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自动化专业2006届校友史立洲事迹材料

 

史立洲,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06届校友,现任天津港焦炭码头公司科信部经理。毕业至今,他秉承母校“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校训,踏实笃定地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校企合作的桥梁。

 

在校期间的“好榜样”

史立洲曾担任自动化024班班长、自动化043班学生辅导员,在校期间学习、工作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于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2008年,考取我校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2010年获得该专业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获评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获得者”光荣称号。

单位里的“天工人”

2006年毕业后,史立洲进入天津港焦炭码头公司,成为一名港口设备工程师。他深知,每个毕业生都是母校的一张名片,岗位上的点滴表现与成就,都与母校的荣誉息息相关。在这种信念的感召下,他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并带领团队在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多个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各项技术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主持实施的“门式起重机随动抑尘系统研究”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装船作业新工艺研究”、“散货运输车辆全车冲洗清洁与用水清洁利用技术”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散货码头粉尘综合协同治理关键技术”、“港口作业中智能装置和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公司争得荣誉的同时,公司和同事对于他身上彰显的“天工人”的品格和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疫情期间,他响应集团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支援武汉港的“党员突击队”,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校企合作的“桥梁”

工作之中,难免遇到一些难题。但无论身处何方、遇到什么困难,母校始终是校友坚实的“大后方”。许多问题的突破、创新的实现,都与母校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密不可分,探究产学研合作意义重大。

在史立洲的积极努力下,2014年以来,天津工业大学与天津港共同实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环境监测等各类校企合作项目19项,其中“干散货港口码头基于生产数据无线回传的装卸理货作业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申请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天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在天津港焦炭码头公司成立,每年预计培养工程硕士50名以上,以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码头管理、监测系统为合作课题,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研究,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扎根基层  90后党员在路上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7届校友邹雪兰事迹材料

 

邹雪兰,1996年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怀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她毕业后通过国家专招计划到藏区基层工作至今。

 

西藏:凛冬寒冷,人很暖

2017年末,是邹雪兰到西藏的第一个冬天,也是她度过的第一个藏历新年。洗完就结冰的头发、冻爆的水管和白得刺眼的雪山让她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寒冷,但她从不后悔选择来到这片土地。新年单位搞活动,邹雪兰和同事每天早早起来筹备,从策划、场地布置到收尾,有时候忙得只能吃泡面。好在藏族同胞很热情,领导同事经常邀请邹雪兰去家里吃饭,虽然吃不惯牛肉馅包子,但热腾腾的包子拿在手里却让她在异乡的寒冬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简简单单的年夜饭带给她直达心底的感动……

工作:放弃专业,从头开始

2018年底,邹雪兰开始负责政务新媒体采编。刚开始,每天要忙到很晚才能发布,因为除了编辑、校对,图片和文字的排版也要下功夫,特别是涉及藏语的部分。但邹雪兰从来没有抱怨,也没有向困难低头。她说:“不会就要学,今天不会不代表明天不会!”下班后,她通过网络自学,从内容、标题到排版,从拍摄照片、跟踪采访到新闻策划……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单位通知处于隔离期的邹雪兰继续负责编辑发布工作,她二话不说就承担下来,编发县情动态,转发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消息、防控知识等。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冲锋在一线,但她觉得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为大家做一点事情也很好。她说:“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这条信息受益,工作就是有意义的!”

帮扶:酥油茶,民族情

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邹雪兰认领了一户“亲戚”。开始的时候,她感到有些尴尬,因为语言不通只能通过翻译跟亲戚简单拉家常。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大家渐渐熟络起来,见面自然亲切,亲戚白姆还给她起了藏族名字——永青拉姆,送给邹雪兰自家酥油。结对帮扶,让白姆坚定了脱贫的信心,也让邹雪兰收获了一份特殊的民族情谊。

回想毕业后的两年,邹雪兰说:“到最偏远的村,走最险的路,见过最美的雪山,也尝过最醇的酥油茶。这两年,既有压力和辛苦,也有温暖和感动,更有收获。一次次失败就一次次改正,在高原地区耐寒成长。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去发展,这不仅仅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选择和担当。”